2022-05-27
南开大学胡翠娥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2022526日下午14:30,应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胡翠娥教授在腾讯会议平台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格义理学——龙华民对理学的跨文化译写》学术报告胡翠娥教授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在《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国际汉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译著《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被列入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201813种推荐书目,是唯一的一本引进类图书,获2019年天津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获2019年《钱江晚报》“博库•春风悦读榜金翻译家奖”和2019《出版人》主办“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等。报告由学院英语系赖文斌教授主持。



胡翠娥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分别从“道体”、“理”和“万物一体”三个方面阐述了早期传教士龙华民对影响中国及东亚800余年理学思想的格义和跨文化译写。胡教授认为,龙华民运用西方古典宇宙演化论中的典型话语和基本假定去观照中国理学宇宙论,用“原初质料”、“普遍实体”、“第一物质”等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形而下实体概念去反向格义理学中作为宇宙本体论的道体“太极”;他把理学家解“理”所用的“浑沦”一词,翻译为“混乱”,从而把作为宇宙普遍法则和道德最高准则的“理”规定为太初的混乱,以此消解“理”的本体地位等。龙华民对中国哲学的跨文化译写,是一次具有自觉和自主意识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虽然其初衷可能是为欧洲“礼仪之争”的反利玛窦路线派添加理论支撑,但它在客观上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成为“欧洲18世纪中国理学的源泉”。



在互动环节,胡翠娥教授就大家关心的翻译理论、翻译史研究和中外对“理”的解读等问题,为学院及其他高校师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给大家在翻译研究和方法上带来巨大启发。


编辑 | 赖文斌

责编 | 杨曦

审核 | 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