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南昌大学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同济大学李梅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20201127日下午1430分,同济大学李梅教授为院师生做了题为“AI时代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及应用”的线上精彩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院副院长张大群教授主持,全程持续约两个半小时,外国语学院师生齐聚线下、线上,一起聆听了此次报告。

李梅教授是留英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MTI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会长、《上海翻译》编委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翻译作品200余万字出版专著、译著6。其汉英译著《中国名园》获中国图书大奖并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图书,有完成及正在进行国家级及教育部项目10项。近年来,李梅教授的研究兴趣聚焦技术与翻译及语言教学的融合主持完成/进行以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为主题的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3项。

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研究应用”四个方面展开。李梅教授在阐述人工智能概念和介绍机器翻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特别指出,NMT的提出标志着机器翻译的准确度,尤其在专业领域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

然而,机翻并不能代替人工翻译。李教授强调,在文本翻译过程中,NMT仍然存在一些词汇、句法等层面的不足,需要后期予以人工加工和修正。可以说,机翻重新定义了翻译的流程,从而译者可以关注和处理大量译后编辑(PE)的工作。李教授认为,译后编辑是对机器翻译输出的初始译文进行修改与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可采取轻度译后编辑,仅用于理解目的的翻译文本;第二类则采取重度译后编辑,用于出版级、传播类的文本,重度译后编辑对文本的处理程度取决于个体对翻译质量的要求,并受机器翻译输出译本质量的影响。李教授分享的数据显示,PE在全球语言服务行业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其市场需求同样出现了大幅上涨,这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PE工作者们提出了技能要求。对此,李教授建议语言学习者应顺应时代潮流,承认机翻高效低耗的优点,积极掌握机翻技巧;同时保持自身语言水平稳步提升,做到科学技术发展与个人能力素养同步提高。

最后在问答环节中,李教授全面而深入地解答了师生们关于机器翻译、翻译教学内容以及机翻工具选择等方面的问题,给师生们以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