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润溪论坛·第十四期——“全国第二届西部与边疆地区外语研究生学术论坛”预汇报顺利举办
文章访问量:


4月2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润溪论坛·第十四期”学术活动——“全国第二届西部与边疆地区外语研究生学术论坛”预汇报在外经楼402室如期举行。此次论坛由付添爵博士主持,唐苇、盛小红博士担任点评老师,2023级、2024级研究生进行汇报。

活动伊始,主持人付添爵博士首先强调此次预汇报的特别意义,指出此期活动作为润溪论坛的一个重要拐点,不仅能够实现我校与其他知名高校的学术链接,同时也助力我院向全国学术更大平台迈步。在此期间,赖文斌副院长应邀致词,称润溪论坛作为学院主办论坛,为学院学子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学术发展机会,希望学院研究生可以借助此次拐点,借机走向全国性论坛,向外看、向外求,从而扩展视野,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新见迭出——汇报环节


活动中,2023级、2024级研究生聚焦西部与边疆地区外语研究的核心议题,就区域国别、跨文化比较、理论研究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探讨。围绕“智库”研究,2024级研究生王清雯、吴小茜、周维与吴婧基于不同国家智库开展认知评析研究,从“中印经济关系”到“中国海外数字平台”,从“中国人工智能”到“非洲能源转型”,四位研究生立足于区域国别研究,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不同文化下智库报告的叙事策略与认知框架;从跨文化比较角度出发,2024级研究生何玉珍子就《茉莉花蓝调》中的茉莉花中国形象展开文学分析,生动挖掘了东方元素在非洲文学作品中的重构过程;就理论研究层面,2023级研究生龙磊从熊式一《王宝川》的无本译写行为出发,探寻中国形象的构建,为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学的交叉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2024级研究生车书轩同学,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为基点、《第五个孩子》为分析蓝本,探寻“被压抑的话语”背后的深意,揭示了边缘群体在主流叙事中的失语现象。


拨云见日——教师点评


点评环节中,就“智库”研究议题,唐苇博士指出,在区域国别的研究上,应尤其注意不同国家智库选择的合理性,选择研究哪国的智库,应有其背后的依据;同时在做此类文献综述与梳理式研究时,应考虑加入其他学者对待此议题的视角,从而达到视角多元化的效果。对此,盛小红博士也作出点评,指明此类研究应将重点放在“认知评析”上,明晰“评在哪里、析在何处”的问题,避免笼统化的纯文献梳理式内容。



就何玉珍子同学所汇报的“《茉莉花蓝调》:茉莉花的中国形象”这一议题,唐苇博士指出,研究重点应向非洲作家书写茉莉花中国形象的背后原因偏移。盛小红博士强调,跨文化比较研究中,文献检索不应只在单一国家,而应检索两国的相关文献。针对于理论研究层面,唐苇博士向龙磊同学提出建议:无本译写这一技术层面应与中国形象构建层面相结合,不应做割裂处理;盛小红博士则就中国形象构建部分提出应系统分析,避免笼统化的看法。对于车书轩同学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下的研究,唐苇博士提出观点,认为理论应避免公式化套用,应基于自身理解或其他学者已更新的理解,尝试提出新奇观点,做适当的理论突破;盛小红博士对此则提出“适应新风向改变”的倡议。

活动最后,付添爵博士作出本次预汇报活动的总结。他强调,在学术提升的道路上应注重呈现方式的表达,抓住研究意义、研究方式、研究思路与研究结论四个重点部分,形成一环扣一环,从而环环相扣的逻辑链。基于激动的心绪,付添爵博士表达了对此次活动中同学们精彩汇报的赞赏与认可,表示此期论坛的意义在于走向全国的一次学术演习,更多的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他也鼓励在座同学积极参与此类学术活动,在学术交流中不断锤炼研究能力,提升研究素养。

总结过后,两位点评老师为此次汇报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一同合影。“润溪论坛”作为外国语学院的主办论坛,持续为研究生学术成长提供优质平台。在未来,该论坛也将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杨璐

摄影:杨璐

审核:李忠 刘炎祁 张瀚予

南昌大学外国语

联系我们

校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75 | 0791-83969374

院长信箱 wgy@ncu.edu.cn

书记信箱 lizhong@ncu.edu.cn

常用链接

南昌大学

教务在线

学生工作处

南昌大学图书馆

南昌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