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西剧中戏 昌明“译”理 南昌大学研究生“润溪论坛·第十一期”
文章访问量:


6月13日下午两点,南昌大学研究生“润溪论坛·第十一期”如期举行。来自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孙小涵同学、江西理工大学的尹露同学以及贺丹同学围绕戏曲和戏剧的中西互译进行了分享。本次论坛邀请了江西理工大学的邓琳副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杨翠翠博士为论坛主持人。

认知翻译视角下昆曲字幕英译研究——以汪班《悲欢集》为例

孙小涵同学以昆曲地位、代表作为切入点,引出昆曲海外传播现状,由此深入讨论认知翻译在戏曲译介中的体现。孙小涵指出翻译活动是从感觉到知觉的行为,“语言只是冰山一角,认知是深藏不露的整体”,认知模板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而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即最大程度地将作品的情感呈现给目的语读者。她对具体文本展开分析,指出戏曲翻译的难点在于“情”的还原与增强,并总结相应处理技巧:通过喻体的显化、替换、抛弃来还原情感,通过感叹词、感叹句、谐音词转化、口语化表达来增强情感。最后孙同学总结道,翻译难以完全还原昆曲的情感,但可以通过寻找适合的隐喻和映射来最大程度优化文本。

《白毛女》唱词翻译与国家形象建构

尹露同学选取传统剧目《白毛女》,从形象塑造和翻译技巧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她首先指出《白毛女》的人物塑造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群体形象,体现了当时中国底层百姓的觉醒意识;一类是以八路军为代表的个体形象,体现了以民为本的高尚品质。剧中的人物塑造以小见大,体现出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与宣传。尹露接着分析了《白毛女》的外文译本,指出其中的头韵翻译再现了原文的音律美和艺术性。最后尹同学指出,剧本的翻译要忠实原文,注重人物内心形象塑造,通过修辞重构、意象重构等手段,达到最优效果。

从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看戏剧翻译中的译者角色

贺丹同学聚焦于戏剧的双重属性——文学属性与表演属性,梳理了巴斯奈特戏剧翻译观的发展脉络,并就其“可表演性不可作为戏剧翻译标准”的理论予以展开。她指出,教师、观众、导演、演员等不同群体对戏剧的阅读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戏剧的目标群可以分为读者和演绎团体两类,二者面对戏剧翻译的策略也就各有侧重。对于单纯读者来说,戏剧翻译应注重准确性,忠于原文,尽可能与原作风格保持一致;对于演绎群体来说,则需要考虑戏剧的可表演性,包括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表演流派等,将作品转化为受众能够接受的文化表达样态。最后贺同学表示,对于巴斯奈特的戏剧翻译观要辩证看待,戏剧的翻译最终需要与实际结合。

专家点评

邓琳副教授采用一对一沟通的方式,与三位发言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她首先肯定了三位同学的译本选择,均为经典作品,具有代表性。继而就发言人的思路遗漏进行了补充,提出对于所研究的话题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还要注意文题对应的细节。邓琳副教授还就研究技巧方面给出了建议,如不要局限于个例分析,可以采用量化分析;聚焦研究时要兼顾案例数量;结合本土翻译理论等。

会议最后,嘉宾与三位发言人合影留念。本次会议又是一次省内兄弟高校间的友好学术交流,为两校外语研究激发了新思想,提供了新动力。与会者既领略了戏剧艺术之美,又学习了中西互译技巧,收获颇丰。嘉宾和同学们都期待“润溪论坛”未来能够带来更多精彩的思想碰撞与火花。


撰稿:徐涵菲 付添爵

审核:李忠 赖文斌 徐晓雨

南昌大学外国语

联系我们

校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75 | 0791-83969374

院长信箱 wgy@ncu.edu.cn

书记信箱 lizhong@ncu.edu.cn

常用链接

南昌大学

教务在线

学生工作处

南昌大学图书馆

南昌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